郑州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招商加盟 > 死拐点下,调味品企业该何去何从
郑州
[切换城市]

死拐点下,调味品企业该何去何从

更新时间:2016-03-03 18:57:17 浏览次数:96次
区域: 郑州 > 郑州周边
类别:其他招商加盟
地址:郑州北环
  1高端、低端餐饮遇冷,传统产品遭遇双重打击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出台了以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为代表的一系列约束公职人员的文件,狠狠遏制餐桌**、福利腐败 ,一度火热的公务消费市场迅速退烧。寒流突袭,让企业猝不及防,首当其冲的便是与调味品密切关联的餐饮业,尤其是高端 餐饮业。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说法,高端餐饮企业营业额整体下滑30%,有的甚至超过50%,中秋国庆期间更有企业同比下降70% 。伴随着行业去泡沫化,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艰难地自我救赎,摇摇欲坠于转型和歇业之间。2013年,我们看到了湘鄂情的股价 跌破底线,也看到了俏江南的上市计划搁浅,还看到了净雅在积极布局地铁餐饮、快餐、火锅等平民业态。
  高端餐饮遇冷是因为消费萎缩,而低端餐饮低迷则是因为成本飞涨。据不完全统计,人均消费15元以下的餐馆占据我国餐 饮业的半壁江山,其中75%处于盈利边缘,30%生存困难濒临倒闭。究其原因,在一路高速狂奔20年后,餐饮业已经从数量扩张 和规模发展阶段切换到品质致胜和品牌经营阶段,消费者饮食需求已经从温饱上升到品质。过去10年间,餐饮业房租平均上涨 了四五倍,原材料、能源价格也上涨迅猛,已经严重挤压了餐饮经营者的利润空间。而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来临 ,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持续20多年的“人口红利”消失,餐饮经营者将再也无法找到供给充分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人力 成本的高企将成为压死骆驼的后一根稻草,连富士康都招架不住,区区餐馆又能奈何?低端餐饮必须摆脱价格泥沼,否则处 境堪忧,闭门歇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推荐:全国糖酒会http://tjh.1588.tv/
  传统调味品的真正用家,是经过一定专业烹饪技能训练的厨师,油盐酱醋在厨师手中才能烹制成美味。高端餐饮的运营出 品系于一支专业后厨团队,从水台、砧板、打荷到凉菜、炒锅,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必须由厨师担纲任职;而低端餐饮则多是 厨师、老板一锅烩,模式更简单,老板兼厨师,但同样依赖厨师个人。与之相对,中端餐饮业态惯用的中央厨房运营模式,强 调以中央厨房替代门店后厨,傻瓜式操作,标准化出品,人人能上手,也就不再过度依赖厨师,因此传统调味品不再适用。在 餐饮业高、低两端进入寒冬的时候,传统调味品遭受的是双重打击,失去用家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用家下岗也就预示了产 品销量下滑。这就是我看空传统调味品,看空本土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不妨大胆预言,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不 属于传统调味品,而属于不过分依赖厨师技能的复合调味品。
  2中端餐饮逆袭上位,复合功能产品成市场新宠
  餐饮业的寒冬里,我们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因为一大批的连锁餐饮品牌异军突起,逆袭为王。与湘鄂情、俏江南们的韬 光养晦不同,这些连锁餐饮品牌高举逆市扩张旗帜,在快速地开店布网,跑马圈地。连锁餐饮品牌基本定 位不高不低的中端餐 饮业态,人均消费介于50—100元区间,这与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相适配,中产阶层会是社会中坚力量,中端餐饮业态也将是餐 饮业中流砥柱。
  中端餐饮逆袭上位,推动了餐饮业由量到质的转变,而餐饮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将推动调味品行业升级换代,主要体现在销 售渠道、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等方面。首先,以连锁餐饮品牌为代表的KA客户形成气候,有动辄数千家门店的国际KA,如百胜 旗下的肯德基和小肥羊、麦当劳、德克士,也有门店数量从几十到几百不等的本土KA,如李先生、真功夫、外婆家、呷哺呷哺 。KA客户普遍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中央厨房运营模式,因此手握巨大的采购订单,而且因为扩张需要,其采购量仍在增长 。外资调味品企业已经完成对KA客户的布局,而本土企业在这一渠道却后知后觉。
  其次,中央厨房运营模式日渐成熟,尤其在中餐领域,推动了调味品产品功能和形式的转变。为实现连锁餐饮品牌的标准 化复制,中央厨房务求产品功能复合化,一包料满足整个菜,产品料理简捷化,一加热就能出菜上桌。人人可上手,人人能下 厨,这离不开专门的复合调味品的支撑——传统调味品因其复杂繁琐的调配过程,已不能帮助连锁餐饮品牌复制扩张了。后 ,连锁餐饮品牌生意模式的升级,也对调味品企业的营销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整体调味方案,更加关注 价值服务和总成本优,而不是采购成本低。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连锁餐饮品牌已成长为餐饮业的脊柱:数量上不能再以百计,上千个餐饮品牌门店数量过百;范围上 不能再以省分,全国化布局已经蔚然成风;经营上同样不容小觑,海底捞、外婆家的火爆可见一斑;而且,这张名单仍在不断 增加新面孔新品牌。复合调味品以其标准化、可定制、多功能的优势,成为中央厨房调味方案的宠儿,并随连锁餐饮品牌的扩 张而迅速发展,颠覆传统调味品亦不可说。
  连锁餐饮品牌在积极滚动开店,复制扩张地盘,深耕餐饮业务的同时,也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上游供应商,思忖着如何开 源节流的问题。尤其一些重量级的餐饮品牌,由于经营规模需要,其中央厨房已经升级为中央工厂,自己加工生产门店所需的 食材和复合调味料。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高度,具有一定的自产自销能力后,便以自身餐饮品牌为背书,向上游延伸,进入调 味品领域。小肥羊、海底捞、谭鱼头、眉州东坡已经走在了前列,这一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连锁餐饮品牌向调味品业务反向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符合商业逻辑和商业利益。首先,调味品成本要占菜品售价的7% 以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较之采购,通过自产来降低成本,实为更优策略选择。其次,依赖餐饮品牌背书,通过自销提高产 量,一来可以增加赢利点,放效应产生的营业收入,二来可以增加生产量,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省。以小肥羊为 例,其火锅底料系列产品年销售额早已突破10亿大关,这是很多老牌调味品企业所不及的。而另一火锅品牌海底捞,上市不久 便牢牢把持了电商平台的位置。不管从节流角度,还是从开源角度,向调味品业务延伸都是一笔好生意。
  在令人眼红的小肥羊、海底捞之后,又会有谁继续走到向上游延伸之路去呢?可以肯定的是,会有更多的餐饮品牌试水调 味品领域,推出自有品牌调味品。
  可能有批评者认为,餐饮经营者不懂销售渠道不懂生产运营,容易落入增长陷阱,比如谭鱼头系列调味品就销售惨淡。世 界是平的,人才会流动,知识会流动,销售和生产也并非无解,而且很多时候是餐饮企业没有把重心放到调味品身上而已。笔 者曾服务过一家北京的火锅品牌,只有百家门店,仅一款红汤底料,其中央工厂对内销售额就达3个亿,这个数字会不会让很多 调味品企业汗颜和胆颤呢?如果市面上再放出一两个餐饮品牌的火锅底料,就真要替草原红太阳、大红袍、红九九们捏一把汗 了。餐饮品牌已在着手反向吞噬调味品业务,而本土调味品企业还在醉生梦死,难道只有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才能惊醒?
  3传统调味品不再风光,产品创新基因失活
  在这里,我们把传统调味品等同为家庭餐桌常备调味料,除了酱油、酱、醋、盐,还包括味精、鸡精、耗油、辣椒酱等, 因为它们都已上市15年以上,有了深厚的消费者认知基础,这里属于本土品牌的地盘。相对于传统调味品,复合调味品主要是 指近10年上市的复合功能的新式调味料,例如蒸鱼豉油、番茄沙司、魔厨高汤、辣鲜露等,它们基本上处于产品导入期或上 升期,缺少传统调味品广泛的大众认知基础,而这里则是外资巨头的领地。
  调味品在餐饮渠道、家庭渠道和工业渠道的销量比例大致为4:3:3。餐饮渠道随着连锁餐饮品牌发力,新式复合调味料将受 到中央厨房青睐,并凭借产品创新优势渗透其他业态,侵蚀传统产品份额,另外餐饮用家价格敏感度低,更关心产品功能和品 质,传统调味品失宠失势。家庭渠道由于消费市场升级也持续看好,但在中产阶层既追求饮食生活品质又缺乏烹饪技能训练的 双重矛盾之下,新式复合调味料将大有用武之地,未来增长同样可期,传统调味品将不再一家独大。工业渠道则更偏好低价基 础调味料,大宗采购为主,作为自有产品调配味道的辅料,这里是传统调味品的红色根据地,但由于市场价值流失正在沦为市 场低地。从渠道格局来论证,传统调味品将风光不再,前景黯淡。
  其实,产品本身无所谓新旧之分,也不具有创新基因,产品创新活力源自于企业的创新基因。坐享行业成长红利20余年, 本土调味品企业越来越畏惧产品创新,越来越没有市场活力,退缩在熟悉的传统调味品领域,依赖于供应商和政府以获得资源 ,不敢碰触新兴市场,更遑论尚未存在的市场。
  而外资巨头却可以放下包袱,重拳出击调味品创新领域,更强调依赖客户和投资者以获取资源,率先进入新兴市场,甚至 为客户开发市面尚未存在的产品——家乐辣鲜露的成功给了本土企业一记响亮的耳光。在这场新旧调味品的PK中,无论从市场 发展趋势角度,还是从企业市场能力角度,我丝毫不看好龟缩于“中国味”护城河的传统调味品及其企业。传统调味品企业的 创新基因正在失去活力或者说死去,而以复合调味品为代表的“破坏性技术”正在挖空传统调味品的墙角,突破性创新风暴也 将颠覆行业格局,重建市场秩序。
  4渠道促销模式不再得势,营销创新体系短视
  中国市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和物流不通畅成为市场痼疾。因此,在营 销4P中,渠道成为市场成功的首要因素。我们看到无力拓展省外渠道的巧媳妇,迟迟走不出山东及周边市场;我们也看到能够 下沉到县级市场的海天,早已稳居行业头把交椅——虽然成功要素不止于此,但占领渠道确能让企业更快掌控市场。
  甚嚣尘上的渠道为王模式,让本土企业欢欣鼓舞,大肆投放资源抢占渠道,人员推销、样品试用、赊销铺底、销量返利、 产品搭赠、赠家电赠金表、送汽车送房子,促销花样层出不穷,市场费用节节高开,誓要复制一个娃哈哈的“联销体”。当然 ,先行者基本都成功了,但跟进者却遭殃了,笔者服务过一家番茄调味品企业,意图借助渠道重磅促销轰炸杀出一条血路来, 产品搭赠从10送1一路搞到1送1,结果还是一败涂地。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的健全及电商网络平台的发展, 已经突破了信息和渠道方面的市场瓶颈,渠道促销模式也已经耗尽了后一点能量,不再能够走向未来。渠道促销模式不再得 势,让很多本土调味品企业束手无策,深刻暴露了营销创新体系的短视弊病,追求短期销量增长而不是长期市场发展。
  连锁餐饮和复合调味品的上位,对调味品营销模式重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顾客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而更渴求价值体验及 解决方案。从顾客经营问题出发,利用企业资源和能力,协调和组织营销价值链,向顾客输出成套产品及解决方案,是谓提案 营销或顾问营销模式。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便是凭此利器,横扫千军,斩众多劲敌于马下:销售团队对接顾客后厨运营难题,厨 务顾问提供问题解决提案,市场团队整合解决提案及价值体验,并以此为基础构架营销价值链,为顾客提供更好产品更好经营 方案。从搭建厨务顾问团队到创建菜谱数据库,无异于让习惯耍三板斧的本土调味品企业去拿起绣花针,为顾客量体裁衣。从 低头只需看脚下三步,到抬头需望尽眼前十里,本土企业需要再造营销创新体系,以克服营销短视症。虽然变革之路艰险多难 ,但突破性创新从来都是如此有力,不容企业忽视或对抗它们,否则就会自取死地。
  5大众传播策略不再奏效,市场主导地位逆转
  在坐享行业成长周期红利的同时,本土调味品企业也享用过卖家主权的红利。中国改革开放30年,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短缺 经济,能生产就能销售,有质量就有品牌。于是,很对调味品企业就这样在懵懂中成长起来,只是关注于产品功能及质量,而 不必过问顾客需求及偏好,就在这个年代催生了一种有趣现象:很多企业对央视标王趋之若鹜,心神往之,因为一朝跻身央视 广告品牌之列,摇身一变即敢自称一流企业。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磨灭了顾客对媒体广告的耐心和热忱,摧毁了企业对媒体广告的信心和膜拜—— 大众化传播已死,小众化传播时代来临,顾客已不再需要企业的说教,而更渴望双向的沟通互动。产品广告是一种典型的推式 传播手段,在卖家主权时代,搭上电视媒体确实可以大范围覆盖大众群体,并劝诱其消费使用,快速掠取市场份额。但今天, 仍在拼命往这艘船上挤,妄图抓住电视广告这根救命稻草的企业却很不幸。买家主权时代,大众传播方式已经引起顾客反感甚 至厌恶,拒绝推送反对说教,热衷社团乐于交流,这是人性使然,只是被时代压抑太久。别人的经验不能复制到自己身上,历 史的成功也不能延续到未来之路,这个时代信息早已膨胀乃至泛滥,广而告之策略因之失效。顾客需要信息的整合与交互,顾 客需要价值的满足与体验,简言之,小众化传播时代的顾客需要的是个性化和参与感。
  移动互联网让小众化传播时代的沟通渠道更,沟通形式更灵活,沟通成本更低廉,从而一举突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 让商家和顾客能够站在同一平台沟通交流——这就是无法阻挡的互联网工业革命。互联网企业正在入侵各个传统行业,打破现 有商业关系,重新构造市场基点,冲击历史积累形成的市场平衡格局,并试图绕开存在已久的分销商,直接与顾客建立交互关 系,直接服务于小众化的顾客。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化产品及策略难以服务于小众化顾客,任何一家传统企业的市 场地位都可能被轻易撬动,就算行业领袖海天也不能摆脱掉小众化紧箍咒。面对小众化,而不是醉心大众化;与顾客互动,而 不是对顾客说教;向顾客输出价值效用,而不是为顾客供应产品——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应对的挑战,顾客对企业主导地位的 挑战,而移动互联网正是撬动调味品市场变局的支点。推荐:五谷杂粮 http://www.1588.tv/baike/t-wuguzaliang/
  在历史的河流中,从不缺乏强者,但强者能否延续胜利,弱者能否乘势而上,谁也不敢妄言,因此只好拭目以待。在这个 平淡无虑的时点,我们却要郑重警示调味品企业:生死拐点,你要去哪儿?
郑州招商加盟相关信息
5月27日 刷新
注册时间:2015年09月11日
UID:237907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