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人类在危机中真正认识自己》
近日,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鲁伊基·肇嘉教授就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以及对自我的剖析做了一次影响分析。教授表示:疫情中不仅有焦虑感,也有积极情绪。并且对多个世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解答与回应。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6500万例,死亡病例破150万例。人类正遭遇巨大挑战。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的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做出了回答。教授认为:总体而言,焦虑感有所增加,但也产生了积极情绪,五味杂陈。在“封城隔离”期间,时间的流动显得更加“顺其自然”。不少伴侣重新学会了互相交谈,父母也学会了和孩子沟通交流。在饮食和健康方面都是如此,不尽如人意的预制食物不见踪影,人们转而回归传统烹饪方式,这样制成的食物味道更胜一筹,烹饪过程也有助于社交,其在意大利相当重要。封城期间生活节奏变慢,对人的健康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欧盟地区心脏病发作的情况减少了40%到70%,早产大约减少70%左右。我手头新的欧洲环境署数据显示,2012年意大利约有84000人死于空气污染,欧洲约有450000人。封城期间,污染急剧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生命,但矛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至少使我们注意到我们的步伐经常与自然相悖,也使我们注意到焦虑如何引导我们的言谈举止。
教授认为疫情之后人类和社会心理将产生以下改变。危机促使工厂加速机器替代劳动力的步伐,白领的工作现在大多通过电脑而非纸质文件完成,可以远程处理。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上下班通勤,减少交通流动,从而减少污染,而且也有助于减轻普通工人的压力——这是一种无法计算的隐性成本。在集体情绪中,对抗疫封城产生幼稚的反应不胜枚举:年轻人想要玩得开心可以理解,但却举行了太多的聚会、聚集,他们喝得太多,又不保持社交距离,结果现在许多新冠病毒的受害者都是年轻人尊重老年人的传统在中国仍然存在,可以在电视和广播访谈节目中让老年人与年轻人交谈,请年轻人“慢下来”一点。
后疫情”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到疫情之后了。否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是一种“否认”的表达,正如弗洛伊德初对这种无意识态度的描述。这种态度在某个国家的政客身上显而易见,其曾将连任策略建立在否认新冠肺炎疫情和环境危机严重性之上。在过去的若干年里,许多科学团体和基金会都对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提出了警告,这些疾病会传播新的病毒,而人类对这些病毒既没有,也没有防御力。尽管人畜共患疾病的病毒也存在于中世纪,但现在则加速暴发:流感、埃博拉、非典等。生产疫苗至关重要,然而这并不能从问题。
后教授总结道:我们仍然处在疫情中,并试图通过某种“分裂和投射”将不幸归于过去,以面对现在的疫情。然而一切仍还没有过去。我们需要一种相当不同的发展模式,少一些疯狂,多一些智慧。